3月18日,东审财税应北京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亦企服务港马驹桥港邀请,成功举办"财税赋能,助企远航"专题培训。本次活动聚焦"大数据预警指标重点风险提示",由东审养老金合伙人、管理会计师李妍女士担任主讲人,吸引园区内30余家企业高管及财务负责人参与。
李妍女士开篇指出,税务机关依托“金税四期”系统与税收大数据,已形成“征管、风控、稽查”三级联动的闭环监管体系。通过解析税务部门职责分工与协同流程,她强调企业需以“未病先防”为核心理念,建立覆盖发票、财务、税种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机制。
课程通过“环开虚票团伙案”“合金线圈骗税案”等典型案例,详解发票异常的核心指标:
闭环开票行为:企业间发票品目与资金流异常匹配(如半年内A→B→C→A闭环开票5000万元);
购销背离与顶额开票:进销项税率偏离、顶格开具百万版发票频次超阈值;
税负异常与行业基准值偏离:出口退税企业黄金成本占比“精准”控制在80%以下,骗取退税2000万元。
李妍特别指出,税务机关通过“三流一致性验证”“行业税负动态模型”等技术手段,可快速锁定高风险企业,企业需定期开展“票流、物流、资金流”自检。
针对财务数据异常,课程重点剖析:
研发费用过高:某芯片企业研发费用率飙升至30%,但无专利产出,虚构委外研发合同转移资金;
差旅费占比异常:小微企业差旅费占营收37.5%,发票时间集中节假日且业务逻辑缺失;
其他应收款异动:资金流向关联方个人账户,股东借款视同分红未代扣个税,触发公司法“横向人格否定”风险。
李妍强调,财务指标需与业务实质强关联,企业应建立“研发立项-费用归集-成果验收”全流程证据链。
通过“增值税税负率异常案”“企业所得税虚增成本案”,课程揭示税种间数据勾稽关系:
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:虚构设备采购虚增进项,税负率低至2%;
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偏离:隐匿收入1500万元,通过应付账款挂账转移资金;
跨税种数据比对:增值税申报收入与企业所得税利润表差异超阈值,触发系统预警。
李妍建议企业建立“财税票一体化”管理模型,定期比对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,避免因指标偏离引发稽查。
自2005年成立起,东审财税深耕财税服务领域20年,我们将持续发挥在税务数字化领域的先发优势,深入研究"税务风险自查与争议解决"方向,助力企业构建全生命周期税务风险管理体系。